新聞動態
- 2015-12-10 08:53:06
-
“需求側響應對于中國電力工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從經濟還是氣候角度來看,電力需求側響應對于中國來說都是一項戰略投資。”
10月27日,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游夢娜在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沙龍上如此闡述需求側響應對中國電力行業的重大意義。
美國的需求響應始于70年代,最早是用來應對電網突發狀況。隨著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技術的廣泛應用、節能減排目標不斷提高,美國的能源格局變得日益復雜且動態化,而當今美國的需求響應已經成為應對這些變化的可靠途徑。
政策扶持是確保需求響應項目成功的必要因素
如今,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已成為世界各國的迫切需求。
“政策扶持對確保美國需求響應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這些政策使需求響應資源可以與發電資源競爭,參與批發市場,并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包括能源、容量和輔助服務。”游夢娜如是說。她認為,需求側響應不僅有助于降低對新增燃煤電廠的需要、增加電力高峰時期的調度資源,也能夠幫助中國相對缺乏彈性的電網消納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還有利于促進中國電力行業的市場化改革。
1992年《能源政策法》通過開放電力批發市場使美國的電力行業逐漸放寬了管制。
4年后,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的兩條法令使競爭市場固化成型,為電力批發市場納入需求響應項目打好基礎。
2005年《能源政策法》將需求響應作為美國的一項國策。此后,美國的聯邦管理結構認識到,只有破除市場和體制的壁壘,需求響應的經濟效益才能實現。
2011年,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第755號令確認需求響應可以成為平衡能源供需的措施,替代發電資源,并要求對需求響應進行相應的補償。
在政策扶持方面,游夢娜認為,需求響應可以有效、可靠地發揮削峰作用,并提供容量備用的其他服務。雖然中國的電力市場結構、政策環境與美國不同,但中國在整合需求響應服務方面仍然可以深挖潛力,進一步放大經濟和環境效益。
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能夠進一步節約能源
各種能源科技的進步使需求響不僅超越了以往簡單的負荷管理,還引發了商業模式的變革。
在美國,需求響應方案通常由電力公司直接制定并向客戶分配資源。但是,電力公司對于集成管理客戶進行符合削減的積極性卻不高。因此,需求響應負荷集成商這個新的服務行業就誕生了。當今的美國需求響應市場較為發達,擁有數十個負荷集成商。
除了新的商業模式,各種計量、通信、預測、移動信息技術、智能電網及能源管理軟件、硬件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蘋果公司在2014年以32美元收購了生產互聯網遙控溫控器的Nest公司,蘋果公司也提供智能家用溫控技術。這兩種技術不僅僅以生活時尚消費品推廣,同時也承擔了需求響應的功能。”游夢娜介紹到,這些技術不僅讓科技公司開辟了新的市場,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消費者的節能意識,使他們更容易節能降耗。
顯而易見,需求響應節省了大筆電費開支,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游夢娜認為,雖然國情不同,中國也可以通過擴大需求響應來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
中國需求響應面臨的障礙及相關建議
根據美國商務顧問管理公司Nagivant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需求響應的容量有望從2014年的30.8吉瓦增長到2023年的197吉瓦。亞太地區的容量有可能與北美地區持平,占全球容量的34.5%。由此可見,中國的電力需求響應市場還有很大潛力。
談到需求響應在中國面臨的障礙,游夢娜表示,中國的需求響應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有很多因素影響了需求響應的發展,例如電網企業難以摒棄傳統的盈利模式、項目資金的限制、對需求響應效益的低估、市場主體能力不足等。
盡管存在上述諸多障礙,但在我國對環境保護問題日益重視、電力改革逐漸加速的背景下,當前的環境對于需求響應發展十分有利。國家建立了全國需求側管理平臺,各地電網企業也建立了節能服務公司,作為電力負荷集成商提供需求響應服務,以新的商業模式融入需求響應。同時,在今年3月的電力改革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從實施國家戰略全局出發,積極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和能效管理”。
對于我國需求響應未來的發展,游夢娜建議,要建立并推廣供需互動用電系統,實施需求側管理,引導用戶能源消費新觀念。同時,適應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儲能等多元化符合接入需求,打造清潔、安全、便捷、有序的互動用電服務平臺。
- 上一篇 [返回首頁] [打印] [返回上頁] 下一篇
產品搜索
聯系我們
聯系人:
客服電話電話:
0551-65733066傳真:
0551-65733099郵箱:
zj@ahzhuojue.com